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部署,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会计学院分党委、团总支高站位谋划、强力度推进,将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关键载体和引领青年投身国家建设的生动课堂。在学院精心组织与专业指导下,今年7月,6支由会计学子组成的实践队,承载着学院的殷切期望和专业赋能乡村的使命,精准锚定青海西宁、陕西西安、四川德阳等地基层需求,在民生服务、科普宣传、非遗传承、红色教育、产业振兴等多领域深耕细作、精准发力。师生们以火热的青春丈量祖国大地,将专业所学融入乡土实践,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让“实践之花”在服务国家战略的沃土上绚丽绽放。
团队合影
民生服务:践行初心使命,传递青春温暖
聚焦群众需求,实践队的成员们开展多样化民生服务,将温暖与关怀送到群众身边。
7月9日至7月15日在三江源团队奔赴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中心福利院开展活动。团队为老人购买了西瓜和很多物资,到达福利院后,看到了许多无处可去的老人,其中不乏耳朵听不见、坐轮椅、不能说话的老人。在福利院的三天里,队员们逐渐与老人们熟络起来,帮老人打扫宿舍、陪老人聊天,帮助护工阿姨们择菜、洗菜、做饭,了解老人们的日常生活。院长的一句“很感谢我们能去看他们,好久没人去看他们了”让队员们更坚定了为老人们做贡献的决心,也让团队感受到了满满的自豪感。
实践学生为福利院老人分发西瓜、择菜
科普宣传:播撒知识火种,点亮科学与自然之光
紧扣基层所需,实践队员们化身科普使者,把知识火种与欢乐记忆留在群众心间。
7月9日,“人民当家作组”实践队开展多场“三下乡”活动。在陕西西安长安区太乙宫街道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解答居民提问百余次;紧接着到白家湾社区为孩子带来无人机科普课,组织多种活动激发孩子兴趣。此外,他们还走进陕西省结核病院家属区老年活动室,科普家庭防火等安全知识,随后与老人开展才艺交流。此次系列活动,或播撒保护自然与探索科学的种子,或筑牢安全防线并润泽夕阳生活,生动诠释 “三下乡” 青春服务基层的意义。
队员指导儿童拼装无人机模型
团队与老人交流安全知识
非遗传承:活化竹编技艺,助力乡村振兴
非遗是乡土瑰宝,实践队以调研推广激活其生命力,助传统技艺在乡村振兴中焕新。
7月8日至14日,绿韵竹风实践队在四川达州渠县开展 “非遗刘氏竹编调研推广与乡村振兴” 活动。队员首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嘉峰带领的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体验基础竹编技法,感受匠人坚守。随后,团队在渠县万兴广场宣传,向居民介绍 “家门口的非遗”,讲解刘氏竹编价值,告知线下门店信息。走访多村发现,乡村竹制器具虽多,但村民对其精细工艺知之甚少,存在认知断层。7月13 日,实践队开展直播推广,90分钟吸引大量网友观看,点赞超1.2 万,不少网友表示要实地打卡,以新媒体架起产销桥梁,助力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
队员聆听讲解竹编分丝技艺
团队体验基础的竹编编织技法
红色传承:赓续精神血脉,彰显青春担当
红色是精神根基,实践队以走访研学延续其薪火,让革命精神在青年实践中传承。
7月10日,十全十美队前往德阳市灯盏村村民委员会,聚焦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薪火。清晨,队员们带着慰问品拜访当地老人,双河村的爷爷奶奶热情接待,还为大家采摘树上的李子。与老党员交谈中,队员们聆听其亲身经历的故事,深切感受过去农村生活的艰苦 ——“当兵是那时农村人非常好的归宿”,更体会到在党的领导下,农村实现自力更生、村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巨变。队员们还动手帮助整理村容,切实感受灯盏村在乡村振兴政策下的优美环境。
队员们拜访老党员
芳华筑乡行动队则是走进北川,以“行走的思政课堂-北川驿站”实践与党史馆学习相结合开展活动。在“行走的思政课堂-北川驿站”中,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北川的历史文化、抗震救灾精神以及新时代的发展成就,老党员讲述的 “党员带头闯,产业才能兴,日子才红火”让队员们真切触摸到乡村振兴的脉动。北川党史馆内,从革命时期的群众动员到新时代的产业振兴,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攻坚的故事震撼人心,让队员们明白乡村振兴既要传承奋斗精神,更要青年扎根实干。
老党员讲述灾后重建到乡村振兴的蜕变
产业振兴:破解发展梗阻,激活乡土动能
实践队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痛点,因地制宜探寻破局路径,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川耀金乡队于7月8日走进德阳市罗江区金山镇谭家坝村,以“打通柑橘产业‘技术-电商-人才’三梗阻”为主题开展实践。团队先是与农户共同参与柑橘种植技术专题培训,当地农业技术专家从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并现场示范修剪、嫁接等实操技术。随后,队员分组走访柑橘种植户,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了解到当地柑橘产业虽初具规模,但存在销售渠道单一、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结合专业所学,团队计划后续通过电商推广、文旅融合等思路为农户提供建议,助力柑橘产业提质增效。队员们运用会计学科的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方法,精准识别产业痛点,为后续制定涵盖成本控制、品牌营销、电商财务流程优化等维度的专业建议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了会计学院学子以专业智慧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团队参加柑橘种植技术专题培训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会计学院党委强化政治引领、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成功实践。 学院不仅通过“学院统筹—专业指导—团队落实”的高效协同机制,确保了实践活动与国家战略、基层需求的精准契合与高效落地,更在过程中深度融入了专业教育元素,引导学子在田野调查中锤炼专业技能(如数据分析、产业调研),在服务奉献中厚植家国情怀。实践成果的取得,充分彰显了会计学院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的创新探索与显著成效。
展望未来,会计学院将持续擦亮“三下乡”实践品牌,深化“理论学习-专业实践-成果转化-价值引领”的育人闭环。学院将着力推动优秀实践成果的转化应用,鼓励学子将基层智慧带回课堂、融入专业研究,同时引导更多青年才俊响应国家号召,运用财经智慧赋能乡村治理、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贡献不可替代的力量,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德阳校区第一学生社区:高佳雨
摄影:唐林、卢俪文、黄瀚颖等
初审:张韵秋
复审:周 倩
终审:夏 丹
2025年8月13日